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四“检养篇”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在1965年“三线建设”的大背景下,交通部落实中央部署,安排交通科学研究院组建重庆分院,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把志向、能力、情怀根植于脚下的沃土之中。检测是当时重庆分院的主要业务之一。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对成渝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做了大量的检测工作,如重庆八一隧道的工程检测、四川云阳斜拉桥承载力检测、重庆石门大桥的竣工检测、川藏线竹巴龙大桥承载力的鉴定检测等等。
当前,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全国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底,重庆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100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4.8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区第一。交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提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水平”时,均要求强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这预示着建养并重,构建养护管理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即将到来。
◢ 坚守使命,连续九年承担“国检”任务
交通运输部从2011年度开始组织开展国家公路网监测工作,主要包括路面、重点桥梁和隧道的监测,业内称之为“国检”。“国检”是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最高规格的全国性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活动,也是对全国干线公路养护质量、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历年来交通部对“国检”尤为重视,对参与“国检”的团队和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顺应业务发展,招商交科将旗下“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曾经是全国最早、最大的公路工程综合性试验检测与检验机构之一),于2018年重组成立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检测检验、工程鉴定评估等的“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路检”)。招商路检始终挺在行业使命的最前沿,持续为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评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面对多雨季节和自然灾害的考验,以不畏艰险的决心、积极应对的姿态、灵活调整的计划,与时间赛跑,与自然环境较量,高质量完成四川、云南、福建等多省份的“国检”工作任务。
为更好地将新技术落地应用,助推行业整体发展迈进,招商路检直面新时代、新需求、新挑战,积极应对传统试验检测行业检测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昂、现场检测危险性高、检测需求日益增加的行业可持续发展矛盾问题,直切行业痛点难点,将国评项目作为科技创新的“示范田”,将多项创新技术落地应用贯穿于“国检”工作之中。例如,在隧道照明检测中,国检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车载式路面亮度检测设备,以全覆盖检测、自动化计算、多时速采集特点,对隧道开展全覆盖的路面照明亮度测量,迅速获得了沿隧道行车方向的路面亮度分布曲线及各照明段落的亮度指标,相较于传统隧道照明检测方法,克服了需要交通组织这一固有难题,“快速、无干扰、自动化”的采集需求,大幅提高检测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备的数据支撑可帮助管养单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调光控制方案。
科技创新,是前行的引擎。招商路检本着以科技创新技术 “硬实力”服务行业发展的姿态,将自身研发的招商路联网系列明星数字化产品“道检通”“道养通”“路安云”(简称“两通一云”)带到了国检现场,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检测、智能监测、智慧养护的领先技术,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一系列现场数据采集、检测诊断、养护决策、病害处治等关键难点环节,大幅提高检测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国检项目的平台上,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 坚持攻关,数智赋能公路检养
2022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指导意见,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明确提出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运行监测感知能力。为保障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我国大力发展公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装备及监测信息管理、预测预警技术,显著提高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水平。招商交科开展了一系列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检养科技攻关,研发了“云眼”“桥检机器人”“隧道检-养-疏机器人”等系列保安保通数智化产品,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建设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招商交科“云眼”系统构建了以表面非接触式远程监测技术、远距离RFID技术为支撑,以边坡表面位移、内部位移、结构应力为目标的公路路基安全监测体系,开发了系列公路路基安全监测预警装备,研发了基于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的灾变信息监管和多样化灾变数据分发终端,“云眼”系统已经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及周边的巫云开高速、渝湘复线、江龙高速、巫大高速、巫镇高速、奉节-巫溪高速黔石高速、渝黔高速、石渝高速等十多条高速公路应用,同时在渝黔高速、綦万高速、梁万高速、南涪路、弹广路等高速公路、市政路应急抢险过程中,实现快速抢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云眼系统已在全国2万多公里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预警重大地质灾害60余次,为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招商交科针对人工桥检手段落后,面临检测难度大、效率低、盲区多、安全性差等突出工程难题,牵头研制了“桥梁检测机器人”整体装备,研发完成的6类桥梁智能检测机器人和1型桥梁检测车通过空-天地协同集群化智能感知及全域应变智能感知技术,可实现对公路桥梁外观的高效初检、全面详检、数据分析、损伤评估等一体化服务。桥检机器人已经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寸滩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渝黔高速苏家沟大桥等实桥检测,验证了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招商交科不断推进“AI与机器人+隧道智慧与韧性”的研究,已成功研发出隧道“检-养-疏”智能机器人技术与装备,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得到应用,收获了显著的效果。自主研制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监(检)测机器人、公路隧道洞口车辆柔性交通管控系统、公路隧道多功能智能清洗机器人等3项产品,于2023年12月通过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成功应用于重庆华岩隧道、巫溪至镇平高速公路巫溪隧道、渝黔高速、曾家岩隧道等实体工程,标志着高新技术突破的相关首台(套)装备具有带动产业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等特点。
招商交科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全面推进公路交通的智能检测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撰稿人:关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