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牵手 再创奇迹
时间:2020年12月31日
——记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胜利建成通车
2021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主线胜利建成通车。随着通车仪式上的郑重宣布,从2020年12月31日晚上10点钟起,披挂“中国红”的曾家岩大桥正式投入运行。这让欢天喜地迎新年的重庆人更加喜上眉梢。
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以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主体向南北两端延伸,由桥梁、道路、隧道等多项工程组合而成,工程起于渝北区兴盛大道,在天江鼎城附近入刘家台隧道,由北向南行线,在龙湖春森彼岸出洞,经跨度540米的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再入洞下穿曾家岩、中山四路、上清寺、两路口,向南出隧道洞口接长滨路立交,再与菜园坝大桥连通,全线长5.63公里。这个宏大的项目总投资超过32亿元。建设者们经过1500多天的连续奋战,创造了一桥牵两隧,由北向南纵向连接渝北、江北和渝中三区的工程奇迹。现在,从渝北区龙头寺到南岸区只需10分钟即可到达,比目前的轻轨交通还要快捷。在主隧道之外,还有5条连接道(隧道和匝道)与之相连,可分流菜园坝长江大桥的车辆,大大缓解八一隧道(向阳隧道)的拥堵。
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项目,是重庆市首个按照正规PPP模式建设的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也是重庆市唯一被财政部列入第二批PPP示范工程的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标杆作用和重大的行业影响力。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作为投资承建单位,在成功承担重庆两江大桥建设的基础上,又组建了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建设管理公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制度完善,管理能力极强的技术团队。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他们能在财政部所列第二批PPP示范工程的项目中脱颖而出,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
曾家岩桥隧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该项目一桥两隧道工程里程长,连通渝北、江北和渝中三区,为了解决拥堵问题,特别设置了6条地下匝道,形成了少有的地下互通,在紧急状况下,有利于迅速疏散救援。然而其设计难度和施工风险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地面上既有建筑众多,高楼大厦、人防工程、文物保护、管线交错,工程沿线需要避开和保护的地方就有500多处,如城市阳台、市政府6号楼、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等。特别是工程与轻轨1、2、6、9、10等5条线交叉,与轨道10号重叠达0.8km,不仅建设技术上要求极高,而且协调各方的难度和工作量,更是难以言表的。
该项目属于大型市政工程,在都市繁华区域施工,受到苛刻的条件限制,施工风险极高。为了避免施工噪音,每周夜间施工不得超过4天;隧道施工必须低噪音挖掘,因此严禁采用炸药爆破;白天、雨天及雨后夜晚均禁止出渣,隧道出渣不能及时,这些限制都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另外,工程所经区域政府、街道开展“创文、创卫”活动、政府各种会议(包括全国及重庆市“两会”)、大型社会活动、节假日、高考等期间的各种管控,都给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带来了难以述说的影响。
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曾家岩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公司没有退缩,他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与各方协调,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攻关来解决工程难题
曾家岩大桥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是招商交科院下属一级公司,受工程投资方招商交科院的委托,全权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招商交科院作为全国交通行业的科研设计大院,近60年来建成了全国交通行业最重要的科学实验基地。曾家岩大桥工程的建设依托招商交科院的科研力量,结合项目难点,积极开展曾家岩大桥工程的技术攻关。其中重大科研项目达10余项,科研经费投入2500多万元。经鉴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3项。比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城市典型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运维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地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水平;还比如,借助院的技术优势开展桥隧施工监控和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监测实时数据,有效指导了曾家岩大桥主桥的精准合龙、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特别是保证运营安全问题,从一开始就纳入了建设规划范围,由于该工程结构复杂,运营风险突出,防灾救援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隧道通风排烟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对复杂环境下城市地下道路火灾纵向排烟技术成果的研究,优化了曾家岩大桥隧道排烟系统,节约工程建设费用约9500多万元。
二、加强过程管控,确保施工质量扎实可靠
曾家岩大桥跨度540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跨度第一。桥梁采用钢性加劲悬索三跨连续钢桁梁桥结构,跨径布置为(135米+270米+135米),主桥钢桁梁共44个节段,用钢量约2.4万吨,高栓63万套。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双层桥面钢桁梁形式,上层为双向6车道,两侧为人行道,便于市民步行通过和桥面观光。下层为双线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是国内首个把轨道换乘站建在桥面的公轨两用桥。
在全线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和监理人员高度重视隧道涌水、初支、钢筋及拱架安装质量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求监理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保证每道工序都不会留下施工隐患。同时,加强回填土段出水问题的处理、地表及洞内监测管理;特别注重试验检测、第三方现场检测工作,确保质量受控。加强进场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确保各项原材料及商品砼符合标准。对隧道初支断面、二衬净空和厚度等关键部位进行雷达扫描检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轨道10号线与曾家岩站出口主通道的竖直距离仅有约2.9米,施工风险极高。因此,在隧道经过轨道的地方,采用悬臂掘进机进行非爆破开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保证既有轨道的运营和隧道安全施工。隧道从地下穿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公馆时,上下水平距离最小仅1.6米,因此必须先对周公馆进行加固,然后采用机械开挖,小心翼翼地掘进,并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手段,准确监控地质变化情况,动态采取防范措施。
三、坚持搞好安全大检查,落实责任、狠抓整改
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公司总经理带队,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的准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在现场随机抽查了现场施工人员查问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等应急物品。在每次的现场总结会上主要领导都强调要求各参建单位管理层要不断提高安全认识,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要真正地做到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各单位落实责任、狠抓整改,并明确业主公司将对后续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工程现场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环保管理持续向好发展,并多次强调将曾家岩大桥工程建设成重庆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目标始终不会改变。
在公司领导强有力的推动下,做到了施工安全、质量可靠,常抓不懈,“百日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回头看”等活动深入人心,曾家岩桥隧工程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最终实现了“优质、安全、创新、环保”的建设目标。
四、应急管理系统能应急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当工程进入最关键的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爆发了。虽然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特殊事件,但是在第一时间里,公司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启动。由总经理为首的9人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立即投入各项抗疫工作的部署,紧急组织人员编制了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节后复工工作方案》,确保疫情防控落到实处。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项目各参建单位布置防疫任务,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居家办公模式使工程管理秩序井然,防控措施环环相扣,与各施工单位一起组织、协调工人科学复工。
为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曾家岩大桥项目建筑施工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外来施工人员多的特点,向各项目参建单位发布了《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转发了《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手册》等文件,要求各参建单位切实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因曾家岩大桥工程贯穿渝北、江北、渝中三区,根据工程建设所在各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防控工作不同的要求,及时组织参建单位上报施工人员信息及健康动态,有效防控了疫情的扩散。
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还组织排查春节期间外出人员的轨迹、聚餐聚会、接触人员等信息,同时启动公司微信群“疫情防控动态监控”接龙,旨在掌握全体员工即时位置及健康状态,半个月之内,累计接龙约756人次。全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斐然成绩,终于迎来了工程胜利建成的这一天。
穿山越江如履平地,一直是重庆人多年来的渴望。如今,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胜利建成通车,对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构建更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增强渝北、江北、渝中、南岸四区以及两江四岸的联动效应,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撰稿人:关书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