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养篇:超薄罩面工艺在广西桂林高速大修项目上的应用
时间:2021年03月02日
十多年以前,交通部的一位领导与一位海外专家交谈。领导说,中国的7918高速公路网建设,总共投入了数万亿元,现已初具规模。专家说,您投入了多少资金建设,那么,您今后就要投入同样多的钱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工作。无疑,这位专家的话是有依据的。
十多年过去了,中心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转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研究和开发公路维修和加固技术,并不断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先说说超薄罩面工艺的由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和重载现象日趋严重,加速了沥青路面表面性能的快速衰减,如:噪音增大,抗滑、平整度等性能下降,直接影响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2001年起, 交通部组织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超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研究”,其目的是在路面结构强度充足,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可使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得以恢复。
随着沥青路面原材料越来越短缺,为解决沥青路面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中心特殊铺装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了易密实高弹超薄罩面材料EMC以及配套的施工技术,这是一种采用降黏型高弹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改良型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超薄铺装技术,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能,抗滑性能,疲劳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以及施工和易性,能够减小温度散失带来的施工隐患,结构类型为EMC-10型,铺装厚度仅为18mm。并且与其他超薄罩面施工设备相比,无需专用机械施工,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该技术不仅具有原材料用量少、施工效率高、经济节能环保的优势,更具有延长路面寿命、改善行驶质量、校正表面缺陷、减少水雾、提高抗滑性能和安全性能、减小噪音、增加路面强度的多项技术优势。
再说说推广应用情况。中心依托单位招商交科以EPC总承包的模式承接了广西G65阳朔至平乐、G65桂林至阳朔、S2201灵川至三塘高速公路共三段路,全长147.879公里的大修加固任务。这三段高速路,经过20年的营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路面裂缝、车辙、沥青材料老化、抗滑性能下降等问题最为突出。据此,总承包单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使用中心特殊铺装技术研究所独有的热再生与超薄罩面养护技术,委托重庆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恢复和提高路面使用性能。该工程总造价约为2.8亿元,施工总工期12个月。其中阳平段超薄罩面18.5万㎡、桂阳段超薄罩面71.5万㎡,总面积达90万㎡。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超薄罩面施工项目。
要想给原路面罩上一层超薄乳化沥青粘结层和常规沥青耐磨层,需要对路面做精细的铣刨处理。首先,精铣刨界面采用干洗车重力除尘、惯性除尘、布袋除尘组合式进行,以便减小扬尘、废气的产生,同时保证原路面的清洁。然后采用相互间距较小的672个鼓刀头对原路面进行精铣刨,使基面精细均匀,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铣刨原路面后,仅需加铺18mm易密实高弹薄层罩面,与传统铣刨重铺方式相比工效更高、产生废料更少、新料用量减少,更加环保、节能减排。据初步统计,该项目阳平段和桂阳段超薄罩面达90万㎡,可减少集料用量4.5万吨、沥青2400吨,减少废料4.7万吨。经测试,沥青弹性恢复高达95%。其使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都十分可观。
最后说说实际效果。2020年1月20日,广西桂林G65高速公路大修项目沥青路面主体工程顺利完工,阶段性施工成果获得了一致好评。
自2020年9月中旬进场,重庆智翔公司克服施工准备时间短、交通安全压力重、施工作业面多、运输组织难度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每道工序,加强巡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后勤保障,上足人员设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有序地推进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按计划节点圆满完成主线路面工程全部施工任务。
截止目前,该项目路面主体工程完成超薄罩面施工约90万m²,就地热再生施工约58万m²,铣刨重铺施工约9万m²。通过此次大修工程的实施,桂林G65高速公路路面平整、线形美观、行车舒适、路况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提升,优化了高速公路的运营环境,对沿线旅游行业的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心作为目前国内超薄罩面、就地热再生单体面积最大项目的成功实施的技术支撑单位,对进一步推进参与全国高速公路大修市场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超薄罩面现场施工
(撰稿人:关书敏)
下一篇:桥隧牵手 再创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