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交通建设纪实:科技攻关 雪域高原筑路不再难
时间:2020年08月17日
2020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也是中心依托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建院55周年。
美丽的西藏,雪域高原,那里有银峰叠嶂,那里有蓝天红日。那是祖国一片圣洁的土地,那里有我们时时牵挂的家园。
十多年前,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重庆正式成立,举行揭牌仪式的那一天,来了许许多多尊贵的客人,这当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来自西藏自治区交通厅藏族兄弟的代表。可以说,半个世纪以来,中心始终都是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忠实参与者。
优良传统 发扬光大写新篇
早在60年代,交通部从当时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分所抽调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参加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修筑技术”的研究。当时他们登上了昆仑山脉青藏公路五道梁交通部科研基地。那儿海拔4700多米,气候千变万化,一会儿晴空万里,眨眼的功夫,暴风雪又铺天盖地。别说搞科研了,能够住下来,就算英雄好汉。许多科研人员因为严重缺氧,高山反应剧烈。恶心、头痛,四肢瘫软,无法开展工作。但是,为了攻克在世界屋脊多年冻土地区修筑黑色路面的技术难关,他们顽强地使自己适应环境,战风雪、斗严寒,顽强开展试验路的各种实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探索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怎样修筑黑色路面的技术难题,取得了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青藏公路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后,在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科技人员继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西藏的公路交通建设,考察了全西藏的地理环境,足迹遍布了墨脱、拉萨、 山南、昌都、日喀则、阿里、林芝等地,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承担了一系列高难度的科研课题。主要有:“西藏高原海拔环境敏感区隧道绿色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地震作用下路堑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西藏嘎隆拉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国道318线工布江达至米拉山段隧道监控及地质预报”、“西藏山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改性沥青在西藏高原地区的应用技术研究”等等。其中科技部科研项目“山区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理论与动态调控技术”成果在西藏自治区国道317线、国道558线、国道558线、国道318线等多条路段和隧道工程中成功应用,为西藏的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原筑路 开拓创新勤探索
受交通部西部中心和西藏交通厅的委托,中心主持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西藏扎木至墨脱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时任中心主任的蒋树屏研究员担任项目第一负责人。该项目以西藏全线长117公里的札墨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经过近7年的开创性研究工作,通过采用现场踏勘的方式对嘎隆拉隧道、典型泥石流和滑坡、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等,深入展开基本情况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扎墨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提高我国在高海拔、复杂地质、地貌、恶劣气候条件下修建公路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嘎隆拉隧道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有关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雪域高原,做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工作,为扎墨路顺利通车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得到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的高度赞扬。2013年10月31日,扎墨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
“西藏山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是西藏自治区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之一,项目负责人刘涌江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多次深入西藏高寒缺氧的山南地区江北公路现场,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大量的现场测试及室内风洞试验,为西藏山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的有效防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大减小了沙害对公路的影响,保证了公路的长期有效运营,为西藏自治区公路沙害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刘涌江博士(左一)现场进行沙丘移动监测
技术推广 高原公路展新貌
为了保护西藏高原的原始环境,西藏高等级公路特长隧道的修建,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建设难度极高。比如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松多隧道,自稳性较差,开挖难度很大,特别是出入口边坡极易塌方,随时都有施工安全风险。因此,自工程开工初期就安装了中心研究开发的云眼监控系统,对隧道出入口边坡进行了全天候监控,岩土稍有位移即可发出警报。直至隧道开挖完成,这项科研技术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中心参与完成的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西藏地区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及筑路材料研究”成果在西藏自治区多个项目成功应用,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1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研究成果“西藏筑路材料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于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改建工程、雅鲁藏布江泽当大桥新建工程、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那夏路嘉黎县林堤乡境内路面改造工程、萨嘎县至雄如乡农村公路、西藏某边防公路等工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5年~2017年,中心分别承担了林芝至米林机场高等级公路和国道318线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工作,该两条公路为西藏地区大规模使用改性沥青的起始。由于西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条件恶劣,沥青路面施工面临许多技术难题,中心的科技团队多年来一直奋战在雪域高原,克服了高原缺氧,环境恶劣的条件,针对西藏独特的区域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切实保障了西藏自治区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多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等荣誉。
(撰稿人:关书敏)
下一篇:重庆中宇:监理强 环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