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招商交科在中国公路客车发展的历史地位
时间:2018年12月26日
——招商交科院科技体制改革30周年纪实
中国近代汽车客运的前奏
中国最早出现的社会汽车客运,始于1907年,当时已是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1907年6月德商费理查德车行开业,经营由青岛市区至崂山柳树台的短途客运,每星期三、六下午由中央饭店(现中山路南端)发车,星期四、日下午由柳树台返回。1908年美商环球供应公司在上海市区开始经营出租汽车。1911年新疆商人沙懿德由波兰购进2辆客车,经营惠远至宁远(今伊宁市)之间的短途客运。随后,民营客运的商家逐渐增多,主要在城市经营客货运输,到1912年,全国共有营运客车294辆。
中国长途客运比短途客运的出现整整晚了10年。1917年,商人景学铃成立了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从张家口到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的长途客运。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在京绥铁路管理局内附设“西北汽车处”,当年10月开始营业,是中国当代第一家官办长途汽车运输企业。以后,各地官办、商办的汽车运输企业不断增加,到1926年达到300多家,其中经营长途客运的有200余家,营运客车有2400多辆。
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汽车运输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各地官办企业拥有营运汽车2900多辆,营运里程达21000多公里,汽车站点遍布主要大中城市。而民营汽车运输企业发展更快,到抗战前夕的1936年,拥有民用汽车68913辆,其中客车10579辆。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国土大半被日寇侵占,车辆遭到很大损失。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汽车运输业也以西南为中心,连接西北以及浙、闽、赣、湘、鄂等省的部分地区,形成战时运输格局。业务主要服务于军运,少量承担社会客货运输。由于燃料、轮胎、零配件缺乏,许多车辆无法行驶,营运效率极低。在沦陷区,公路、铁路、水路运输,都被日本侵略者垄断,为侵略战争服务。各抗日根据地,除陕甘宁边区外,基本谈不上汽车运输。到1945年抗战结束前,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3.4万余辆。
抗战胜利后,沦陷区相继光复,汽车运输业曾一度繁荣。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时达到73263辆,其中营运客车有4966辆,分别比1945年增长了104%、110%。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汽车运输业也陷入了困境。
中国当代汽车客运的新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汽车运输业在一片废墟中迎来了新生。新中国初期,全国民用汽车只有5.1万辆,其中客车3049辆,公路通车里程7.5万公里。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汽车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4年底,全国客运汽车有284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营运车辆140多万辆,公路通车里程达426万公里,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90倍、470倍和59倍。汽车客运量已占全社会旅客总运量的93%以上,成为人们出行的最普遍的选择。
旧中国自有汽车客运以来,汽车及零配件全部依赖进口,初期的客车,多为5座至7座的小型汽车,以后陆续发展到16座至20座的中型客车,最大的客车不过30座。1920年起,汽车修理业陆续出现,国民政府官办的汽车运输企业,也都附设有自己的汽车修理场。这些公私厂家,除从事汽车修理保养外,有的厂家还从事客车的改装制造。1933年,商办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曾购得英、法旧汽车底盘40辆,改装成客车,为当时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服务。这是中国用货车底盘改装客车的起始,在中国客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同年,杭州汽车修理厂曾改装1辆双层客车,上层载客,下层载货。1942年湖北省修车总厂曾把1台旧货车改装成客车。这些在当时就算是很有技术能力的创造了。以后类似用货车改装客车的情况各地都有,但以上海的技术能力最强。到1948年,上海已有10多家从事车身制造的厂家,以“友福”“林通”“张和记”三家为最大,从业人员近千人。
解放初期,山东、江苏、湖南、福建、安徽等省的运输部门都曾经用货车改装简易客车。1950年8月至1952年11月,全国旧废汽车整修处理委员会华东分会在上海进行了500辆旧货车改装客车的工程,为货车改装客车向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开创了先例。随后一直持续到了60年代。
1956年7月,解放牌汽车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也为我国客车生产的国产化创造了条件。1958年的“大跃进”,许多省区市开始用解放牌货车底盘改装客车,全国有航空工业系统的松陵机器厂等12家汽车修理厂制造出了旅行车、中型客车、通道式客车、双层客车等产品20多辆。
50年代的公路客车研制和生产尚处于萌芽状态,没有专业科研设计机构,没有专业生产厂,没有技术标准和规范,没有检测手段,没有专用客车底盘,也没有列入国家机械产品计划,生产手段基本是作坊式的手工作业。故1958年“大跃进”的造汽车热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导致随后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客车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运输客车进入自主研发时代
1963年由交通部主持设计试制了用解放牌货车底盘改装的JT660型客车,开始了国产客车产业化、正规化生产的道路。随后又进行了JT661型客车的设计和生产,但由于没有摆脱货车底盘的约束,车厢骨架出现早期断裂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在1966年之后的10年“文革”期间,公路客车的研究和生产再次受挫。但是招商交科(当时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并没有停止新客车的研究。1974年,重庆分院承担了交通部下达的“JT680黄河大客车的设计任务”,经过3年多的研制和使用,客运部门的评价是: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舒适性好,外型美观,被誉为“陆地三叉戟”。
1976年,针对JT661型客车在运营中出现车身骨架早期断裂的问题,交通部要求重庆分院调查并改进设计。重庆分院派出骨干力量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深入开展调研,确定了设计修改方案,并定名为JT661A型客车。
1979年5月,交通部就新型长途客车的研究问题在重庆召开会议,江苏、四川、广东、辽宁等省交通厅的领导和有关厂家出席了会议,首次提出了研制客车专用底盘的任务。为此,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分院担任组长。课题组长也由重庆分院担任,江苏、辽宁、广东、四川的客车厂参加了联合设计。江苏扬州汽车修配厂承担了试制样车的任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试制出了两辆样车,定型为JT663型客车,成为我国第一代采用客车专用底盘的新型长途客车,第一次突破了20多年来客车完全依附货车底盘的历史。获得交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从1985年开始,由扬州汽车修配厂投入批量生产,共生产JT663型长途客车一万多辆,前后称霸市场10余年,成为当时我国公路长途客运中的主力车型,经济效益在国内客车行业首屈一指,使用效果和社会反应都极好。扬州汽车修配厂也因此发展壮大,改名为扬州客车总厂,在国内客车行业名声大震。
JT663科研四骨干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
进入80年代后,重庆分院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并与辽宁省交通厅共同主持了交通部下达“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后置柴油机专用底盘和大型长途客车研制” 的课题,大连客车厂承担了JT1118H型后置柴油机专用底盘大客车的试制任务。这一开拓性成果1987年获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客车成套技术的进步,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80年研制成功了“汽车传动系游动角度测量仪”,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汽车底盘异响检验仪” 1982年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作为“汽车不解体检验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ZD160型汽车储能弹簧制动器成功应用于国产解放汽车和东风客、货车上,1985年获交通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还先后开发了“汽车防抱死ABS装置”、“客车CAD系统”等等。
1987年交通部下达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客运汽车技术开发”的研制任务,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为课题组长单位,组建了科技攻关课题组,在吉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大连理工学院和大连客车厂等40多个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了JT6120新型大客车,把我国新型客车的制造技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水平。1990年10月通过国家鉴定,其中新型客车总体设计的研究,格栅底架承载式车身结构设计及试验,新型客车底盘关键技术总成、部件的开发,新型车身附件与装饰件关键技术开发等专题都取得了新成果,分别获得交通部“七五”科技攻关成果一等奖、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颁发的集体荣誉证书。
JT6120研发团队
”七五“科技攻关成果一等奖
1989年,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建立了“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先后获得国家工信部、环保部、质检总局、认监委、交通运输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汽车产品认证中心及多家国外认证机构等的认可、委托和授权,这标志着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在国内客车国家级研发地位的最终确立。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路客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经过20多年的洗牌和资源整合,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客车企业向多元化、集团化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并上市融资,企业规模和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如郑州宇通集团,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日均生产客车180台,年销售量超过4万台,年销售额超过230亿元;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企业运营机制改革,资本上市后取得显著成效。年销售各型客车超过7万辆,实现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高、中档,大、中型豪华客车的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有“安凯 赛特拉”、“安凯”牌系列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公交客车,年客车销量超过13000台,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
其次,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采用合资的方式生产经营,极大地带动了国产客车的产品质量。如北方车辆制造厂与尼奥普兰公司(德)合作,使用尼奥普兰技术、工艺许可证生产北方牌高档豪华旅游客车。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曼豪华大客车技术,生产金龙-曼豪华大客车。常州客车厂与福莱西宝公司(美)合资成立中国福莱西宝车辆有限公司,生产高档大客车和高档城市公共汽车。安微淝河汽车厂引进德国凯斯鲍尔大客车技术生产安凯豪华大客车,等等。
第三,客车产品种类丰富多采,名牌、品牌琳琅满目,大型客车如郑州宇通客车、厦门金龙客车、安徽安凯客车、扬州亚星客车、上海申龙客车、北方奔驰客车、重庆恒通客车、江苏常隆客车等;轻客产品主要有金杯海狮、南京依维柯、东南轻客、沈阳中顺和东风客车等。特别是清洁能源、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等高科技产品也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出口客车不断增多,“中国制造”享誉国外客车市场。
为了更好地适应客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2003年,招商交科院通过技术转化参股投资成立了“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该公司投资近6亿元启动位于重庆市高新区金凤镇占地约600亩的新基地建设,建设有直径300米的动态试验广场、直线2.2公里长的性能试验路、ABS试验路、噪声试验路、试验坡道和国内一流的检测试验室,成为国家西部最大的汽车质量监督检测和技术研发的基地。2018年7月,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重庆)”的授权资质。至此,在自动驾驶领域,重庆车检院已获得了从封闭场地到开放道路测试的全项省部级授权认可,形成了集场地场景、设备设施、测试资质和专业团队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测试综合服务能力,具备了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提供一站式技术咨询与测试验证服务的优质条件。据了解,重庆基地完成了阿波龙L4级无人驾驶小巴、力帆、奇瑞等企业的自动驾驶工程样车典型路况和交通场景测试。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客车正在从客车大国向客车强国迈进,招商交科院及其孵化企业也正在为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撰稿人:关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