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科技人物 | 李科:自古英才出青年

时间:2025年01月02日

在“202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中心青年隧道工程专家李科再次获得殊荣,被授予青年科技奖。这是对李科多年辛勤付出的又一次嘉奖。

李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学院土木和岩土工程专业,从201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进入中心以来,一直从事公路隧道的科研工作,很快成长为青年隧道工程专家。

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公路隧道技术发展迅速,隧道建设向深山长岭、离岸江海延伸,特殊地质难题增多,水下隧道等新领域成为交通建设关注的焦点。李科应时而上,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工程与行业发展需求,在隧道总体安全水平提升与水下隧道设计技术等方面主持了多项重大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既有城市隧道损伤快速定位与灾后快速诊断成套技术及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基于人车行为实验与与灾损后果仿真的事故隧道服役状态评价”、“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脆弱性分级体系和评级标准研究”、“隧道施工安全等级评价技术与便携式人员跟踪预警系统装备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断裂带隧道岩体应力场变化与地表非连续沉陷过程研究”、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断裂带隧道开挖卸荷地层非连续沉陷机制研究”等20多项创新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众多实际工程推广应用了公路隧道围岩破坏评价预测体系,应用施工智能监测与预警装备,解决了隧道建设中安全状态感知难、逃生预警性差、施工灾害频发等行业难题。通过隧道智能管养系统与装备,形成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巡查与检测技术,有效提升了隧道结构病害动态检测与安全状态实时感知的智能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重庆华岩隧道2017年通车后,逐渐出现裂缝、漏水等病害,靠人工巡检费时费力,还不够精确。后来采用李科团队研发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对隧道结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隧道表观病损进行跟踪定位,并将现场数据实时传至公路隧道养护管理云平台与风险管控平台,并对危机严重情况发出报警,做到了在5分钟之内到达病害处理现场。广东大瑶山隧道也是类似情况,应用了隧道智能疏导机器人,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充分显示了检测与应急管理智能化产生的新质生产力发挥的巨大作用。

还比如,李科团队研发的隧道施工围岩安全评价预警技术及装备,应用于西藏米拉山隧道、东北五女峰隧道等重大工程,隧道施工安全系统随动预警,实现了人员定位技术与拱顶沉降自动监测。该项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还成功应用于重庆曾家岩隧道、巫溪隧道、旗杆山隧道与国内某储油洞库等重点工程,应用成果经专家评价为“整体国际领先”。

李科的创新研究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努力以先进的技术储备走在世界技术前列。他主持建成国内唯一的水下隧道实验室,以琼州海峡为对象进行工程方案研究。为掌握悬浮隧道新型水下交通结构关键技术,揭示了沉管与悬浮隧道管节及接头结构典型变形破坏机理,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为解决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的深海水下交通做到了技术探索先行,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该成果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和深中通道沉管等国家重大工程,成为隧道结构服役性能评估与预警的重要依据 。

多年来,李科积极服务国家与行业重大需求,主持和参与 20 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数十项工程设计咨询项目,参编 15 部行业和地方标准。获发明专利29 项、软件著作权 6 项,获得省部级和一级学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10项、三等奖 2项。先后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央企优青、重庆市杰青、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物、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个人荣誉 。鉴于李科博士取得的突出成绩,2024年再次荣获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

微信图片_20250102161841

李科博士查验实验数据

(撰稿人:关书敏)


上一篇:科技人物 | 陈建忠:隧道智慧管控技术带头人

下一篇: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进入智能化新时代 “高速公路隧道群安全高效运营智能管控技术及应用”荣获一等奖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