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公路交通行业的绿色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新质生产力有颜色吗?当然有!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就明确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核。中心全力开展新质生产力的锻造,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并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成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标兵。
新技术、新装备,保障公路基础设施运营安全
中心的“云眼”技术和设备,充分显示了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功能。作为空地一体的道路“巡检专家”,以空中巡查无人机、地面机场、病害快速识别系统、养护诊断分析系统四大模块为核心,实现了智绘航迹、智能巡检、智能识别、智能管控、智能决策五大技术突破性创新,为道路巡检养护提供了全链条、高效率、高精度的解决方案。目前,“云眼”技术和设备服务的区域已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已在全国数万公里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预警重大地质灾害近百次,为高速公路和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确保了公路交通运营的安全。
中心长期致力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隧道洞外太阳光通过光纤导入技术和反射照明技术引至隧道照明,实现不消耗传统能源、节能效果好、绿色环保、与洞外亮度同步变化的效果,可有效解决隧道入口高光能需求,大幅降低隧道的照明能耗,降低运营成本,为隧道照明节能减排提供一种全新的新能源利用方案。隧道太阳光直接照明技术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在贵州务正高速公路、陕西安平高速公路隧道群、西藏米拉山隧道,吉林五女峰隧道、广东广深珠高速公路隧道群、重庆云万高速张家山隧道、彭武高速高谷隧道、界水高速公路南湖隧道等,节电率都达到27%以上,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大作用。经中国公路学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2高速公路信息化年度推选活动创新技术奖。
中心研发的隧道“与车随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实时交通流进行再现,实现了管控平台控制参数与决策参数的同步获取,解决了远程监控安全可视化盲区的空白问题。在G0615线久马高速公路隧道群上取得成功应用。该控制系统主要由亮度仪、车检仪、智能调光装备以及隧道智慧照明管控与决策软件平台组成,深度融合了新型绿色隧道照明装备、智慧隧道照明监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为隧道照明智能化改造及节能减排提供了解决方案,经济效益和节能降碳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该技术成果纳入了标准规范,先后完成了《高速公路隧道营运照明系统节能研究》《山区长大公路隧道按需营运综合节能技术研究》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课题,为隧道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绿色环保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材料、新工艺,助力交通基础设施迭代升级
研发绿色环保新材料是中心的又一个重大研究方向。随着高速公路养护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沥青路面铺装材料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心路面材料研发团队研发了各种配方结构的路面新材料。易密实超薄铺装、抗滑精细表处、自交联抗滑表处、冷拌冷铺超薄罩面、超固封层及配套的抗滑薄层一体化施工技术等,形成了养护铺装成套体系。“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及易密实超薄罩面快速养护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形成了环境友好的“低碳低扰”养护新技术,做到了废旧材料100%利用,缩短工期60%,节约建安费40%以上,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获2023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特等奖。
自主研发的特色养护新技术STI抗滑封层在G59呼北高速灌阳至凤凰高速公路落地应用。整个施工过程高效、便捷、环保,施工质量良好,为在役高速公路的绿色养护开出了良方。另外,中心还开发了融合景观、文化、路面铺装技术于一体的彩色路面铺装新技术,先后研发出 ES 彩色超表处、高粘彩色沥青、彩色遮热降温涂层、荧光路面、智能 2D 打印机器人等系列彩色功能性铺装材料及智能化施工设备,实现施工质量与工效双提升。成果成功应用于云南怒江美丽公路、天眼“FAST”旅游公路、青海湖旅游公路、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城市道路彩色路面铺装、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铁像文旅环彩色路面铺装等200余项铺装项目中,对推进“交通+文旅+环保”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科研开发和应用实践,中心锻造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从专业上看,涉及公路、桥梁、隧道、汽车等;从业务上看,包括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维护保养、防灾减灾等;从技术手段上看,以大数据、云计算、太阳能、新材料、特色养护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说,中心在锻造新质生产力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升级的路上,持续创新,永不止步。
(撰稿人:关书敏)
下一篇:科技创新助推桥梁加固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