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七“平台篇”

时间:2024年06月21日

俗话说,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招商交科是国家级交通科技创新基地,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21个,其功能覆盖了产业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和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涵盖公路交通建设的各主要专业,有力支撑了公路交通行业各项专业技术的发展,构建了集约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就可以说是交通行业的“金刚钻”。

桥梁和隧道在现代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连接、促进城市发展、缩短行程、提高运输能力、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作用。招商交科先后建成了桥梁、隧道两个专业的创新基地,并逐步发展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排头兵”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是2008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早启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动工兴建于九十年代,当时拟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震台,建设的花费自然昂贵。当时的老院长张力为得到交通部和科技部的支持,带领一批专家遍访欧美相关国家,了解重大部件制造工艺等,研发了全球首个大型双台阵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

实验室创新地研发出轨道移动式双台阵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一个台子固定,一个台子可移动,无论跨度多大的桥梁,都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台阵的间距,来制作符合规格的模型。此外,两个台面还可以模拟多维多点的地震波输入,这样一来,模拟环境的复杂程度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都更有保证。当时有一个法国参观团来院参观,看了这套设备后大为惊叹,当场表示回法国后也要照样修建一个同样的实验室。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建设中,实验室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对地震的破坏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地震给桥梁造成的伤害有了清醒的警觉。一些重大的工程在建设初期,就会开展结构抗震研究。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跨径比原桥增大一倍,但是否能够承受地震、车震等动力的影响,设计单位主动找到实验室,实验室利用独特的实验台震系统,做了令人信服的模型实验,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主桥跨径为190 m+552 m+190 m的中承式钢桁架连续系杆拱桥,为了全面研究朝天门大桥的抗震性能,实验室进行了朝天门长江大桥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按比例缩尺做了动力模型试验,在大跨径中承式钢桁架连续系杆拱桥的抗震设计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至今为止,实验室以成渝为中心,领先的技术辐射全国,参与完成了我国众多桥梁动力性能研究工作,先后为百余座大跨径桥梁完成了抗震实验、结构固有(自由)振动参量的测定、振动环境试验等研究课题,成为大型项目建设必要测试的过程和方法中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研究深度的不断拓展,实验室在桥梁结构抗震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桥梁结构振动基础理论与振动控制技术、桥梁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监控检测技术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国内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国家交通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先行者”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是1991年国内率先启动建设的公路隧道专业实验室,于2021年转建成为我国公路隧道专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隧道防灾减灾技术分实验室、隧道建设安全技术分实验室、隧道环保技术分实验室、隧道节能技术分实验室、水下隧道建造技术分实验室等构成,科研设施齐备,研究领域全面。

为了实施公路隧道技术领域的发展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国工中心与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校、科研单位、地方运营企业等部门合作,组织形成了1家依托单位、10家共建单位、N家联合创新单位组成的“1+10+N”的公路隧道科技创新生态圈,囊括了我国公路隧道行业“理论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工程应用”全产业链条上的优势企业,形成“产-学-研-用”良好的创新转化生态,从而有力地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等重大工程中,研究中心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推动了公路隧道的数字化、网联化和智慧化发展。同时,研究中心在公路隧道智能化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悬浮隧道响应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由研究中心参与建设的世界最长的双洞山岭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全长18.0公里,其隧道通风设计是一大难题。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实验研究,解决了这个问题,设计了三个通风竖井,保证了隧道行车安全,并且解决了防水、照明、监控、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在港珠澳沉管隧道的防灾研究中,研究中心通过实际火灾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数据,指导了海底隧道安全工况;隧道通风精细节能管控与火灾烟气高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2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应用于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隧道、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隧等10余项重大工程,有效支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隧道工程的建设与安全运营。

此外,招商交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改扩建工程及维修养护等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既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宝贵的硬件条件,又是技术创新不竭的源泉。

(撰稿人:关书敏)


上一篇: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八“产品篇”

下一篇: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六“美学篇”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