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一“科研篇”

时间:2024年05月29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成渝地区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方向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成渝双城经济圈定位为全国交通4极之一,重庆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交通设施基本建设和维护运营管理必须先行。地处重庆的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交科”)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 扎根西部,科研为本奠基石

招商交科转制前,以山区高等级公路修筑技术、大跨径桥梁成套技术、新型客车与专用车技术为“三大主攻方向”,为成渝双城之间的交通建设做出贡献,比如在老专家余叔藩带领下开展的橡胶沥青的研究、老专家欧明星主持的多年冻土的修路技术研究、老专家王守礼主持的6120新型大型客车的研究、老专家张耀锦刻苦钻研的ABS防抱死装置、老专家卢刚主持的空气悬架的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立足重庆,人才辈出重传承

转制后,在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下,如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树屏主持的隧道防灾减灾的研究、老专家张力主持的桥梁抗震研究、老专家周进川主持的改性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等等,培养形成一流的科研队伍。

在这种创新精神的传承下,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持续深耕山区公路与山地城市交通科技创新,跨界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公路基础设施数智化建管养、智慧交通等方向创新能力行业领先。徐峰博士主持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川渝联合实施项目“基于北斗的毫米级多维统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挥面向地质灾害具备边缘计算功能的北斗高精度智能监测设备的优势,立足川渝、面向全国地质灾害市场,开展基于北斗的毫米级多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相关技术工程示范,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技术并推广应用,强化川渝两地团队产学研用合作,以“科技引领”推动“北斗+地质灾害”产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智慧,夯实基础促发展

川渝地区将智慧交通作为突破口,将智慧高速公路纳入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招商交科智能交通团队积累智慧高速试点示范工程经验,参与编制了首批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具体包括《智慧高速公路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智慧高速公路 第2部分:智慧化分级》《智慧高速公路第3部分:路测设施设置规范》《智慧高速公路 第4部分:车路协同系统数据交换》等4项形成国内首批智慧高速公路地方标准和川渝两地共同发布的首批区域性标准,在全国具有领先性,打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准统一、步调一致”的区域协同新标杆。

除编制智慧交通相关标准外,招商交科智能交通团队还参与了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项目,围绕“车路云一体化”体系,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常态运营”一体化服务平台,有力支撑重庆市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质生产力。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示范区一期建成投用,建成一套全国领先的云控基础平台、打造了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建成50公里感知连续覆盖的城市智能道路、建设了300余个智能路侧点位,成功接入超千辆各类网联车辆,作为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量产研发的重要场景,进一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模式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530090550

当前,重庆正加速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题中之义。交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重庆正纵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设链接全球的门户型交通枢纽。具体来看,重庆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小时交通圈,织密扩能高速路网,提档升级毗邻地区国省干线;建设合川至北碚至长寿等高速公路,推动实现“高速四环”。招商交科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蓝图下,正持续发挥着交通行业“排头兵”的重要作用。

(撰稿人:关书敏)


上一篇:双城记▕ 招商交科砥砺行之二“设计篇”

下一篇:东莞市交投公司“工作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