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重庆两江大桥工程: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工程

时间:2020年01月14日

201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中午12点整,地处解放碑闹市区的千厮门隧道正式宣告通车,至此,构成两江大桥工程的“两桥一隧”主体结构全部建成。千厮门隧道牵手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连通长江、嘉陵江,串联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三大中央商务区,构成了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特殊工程,其庞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路桥隧轨的功能转换、众多的技术创新等等,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标志着中心依托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交科”)以BT方式承建的重庆两江大桥工程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说两江大桥工程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工程,究竟特殊在何处?可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重庆特殊的山水环境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斯门嘉陵江大桥在设计上首选单索面公轨两用斜拉桥,上层通行汽车,下层为轨道交通。东水门长江大桥于2014年3月31日建成通车,千斯门嘉陵江大桥于2015年4月29日建成通车。其公轨两用的桥型创下了六项世界第一: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拉索为139根平行钢绞线,拉索吨位创世界第一;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为天梭造型,具有独创景观效果;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

其次,千厮门隧道是“两桥一隧”工程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中之难点。隧道下穿重庆渝中半岛商业核心地带,施工环境极其复杂,施工难度达到了难以想象的极点。一是隧道施工区域高层建筑密集,水电气网管线密布、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损漏,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麻烦;特别是隧道下穿轨道1号线,上跨轨道6号线,几乎与两条轨道线零距离贴身而过。二是结构施工难度大。隧道受施工场地条件限制,洞身结构形式多,共有34个不同断面,其中主线就有22个,支线也有22个。三是周边交通组织转换难度大。隧道穿越渝中区洪崖洞、小什字、道门口核心狭窄地段,交通转换难度极大,施工期间,千厮门端和东水门端就进行了11次临时交通组织转换。

第三,就是投融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该工程以BT方式进行投融资,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时间长,加上市场运作还在探索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者风险很大。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运行模式,对BT投融资方招商交科院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2011年5月,招商交科组建成立了重庆全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通公司”),作为该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实体,对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

全通公司通过对工程项目业主与项目管理独立分开的办法,将“两江大桥”投融资、财务核算与财务并表纳入母体公司招商交科院体系,将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等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方式交给专业团队,由此实现两江大桥项目充分享受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所得税率为15%)。同时,与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企联手创建“廉洁示范工程”,创新了一套固定的、具操作性、常态化的“投资-建设-移交”的投融资模式项目监管体系。使“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实现了“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双优目标。

全通公司还通过创新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与“渝眼”监控,在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向大桥工地涌来时,做到了有备应对,使正在建设中的“两江大桥”工程安然无恙。工程建设中,全通公司创新地运用互联网+二维码技术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信息交流,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创造了重庆市桥梁在建工程中零重伤、零死亡的安全记录。

从2011年到2019年,全通公司全体员工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积极投入重庆两江大桥工程的建设中,团结参建各方发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在招商集团、招商交科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任务,整个项目虽历时8年之久,但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在此期间,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大桥荣获了“重庆市市政金杯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千厮门隧道竣工后,重庆两江大桥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程项目,又再一次向“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发起冲刺。

“两江大桥工程”作为重庆的地标性工程,已经成为世人心目中的伟大丰碑。全通公司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品牌企业,也将与“两江大桥工程”共同载入市政交通建设的发展史册。

5全通公司的精英们.jpg

招商交科总经理姬为宇(第一排左五)与全通公司员工在通车典礼上的合影

(撰稿人:关书敏)

上一篇:科技人物 | 邹云:为公路勘察设计高质量发展而奋力耕耘

下一篇:当山火袭来的时刻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