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承担PPP项目,怎样避免盲目性?

时间:2018年01月28日

——重庆全通公司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纪实
 

2000年科技体制转制之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交通部直属国家事业单位,总体规模不算大,介入市场的能力也很有限。2000年9月整体转制进入招商局集团之后,重庆交科院向何处去,科技和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创新,成为招商局集团高层关注的焦点。

为了巩固科技体制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交科院”)抓住交通建设市场探索新投资模式的有利时机,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BT、BOT、PPP等投融资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BOT、PPP等投融资模式都是吸收社会资本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形成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共同为工程负责的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时间长,加上市场不够成熟,运作起来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者风险增大。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运行模式,招商交科院没有却步,而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2011年5月,招商交科院作为BT投资项目重庆"两江大桥"的融资方,组建成立了重庆全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通公司”),作为该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实体。

对于BOT、PPP项目,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共同的目标就是“双赢”。怎样才能实现双赢?招商交科院认为:前提是必须规避盲目性,BOT、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更是各方在风险中的长期磨练。

重庆两江大桥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公轨两用、桥隧一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重庆标志性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线路全长约2.77公里,主要由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和渝中连接隧道组成,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均为单索面公轨两用部分斜拉梁桥,上层双向四车道公路交通,下层双向轨道交通,桥面总宽24米。其中东水门长江大桥为双塔,主跨445米,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单塔,主跨312米。渝中连接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全长约720米。面对如此大型的路桥隧齐全的建设项目,需要管理的融资投入达40多亿元。

因为投融资者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规避风险的方法也各有特色。全通公司规避风险的法宝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把握住了通向成功的钥匙。

技术创新是规避风险的根本保证

技术创新使两江大桥工程具有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工程建设的需要,招商交科院的技术创新思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陆续主持完成了“大跨径公轨复合交通部分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公轨复合交通桥隧一体总体方案研究”、“基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钢桥面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两江桥智能化管养系统研究”、“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重庆两江大桥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施工工法的创新研究”等14项重大科研课题,其中还有许多子课题和研究分项。这些课题的研究难度、研究深度,以及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影响力,一点也不逊色于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的分量。  

在此丰硕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两江大桥实现了结构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技术含量高,在国内外同类型桥梁中开创了6项世界第一:1)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2)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次采用;3)每根拉索成桥最大索力达1450吨,为斜拉桥索力世界之最;4)拉索由139根钢绞线组成,其规格为世界之最;5)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为天梭造型,为世界独创;6)主桥塔下超大吨位支座首次采用牛腿结构支撑方式。

科技创新使“两江大桥”的建设确保万无一失的同时,共获得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奖项12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4项;编写了《山地城市越江复合交通公轨桥隧一体化设计技术》和《大跨径公轨复合交通部分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等专著2部,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就有85篇之多。

管理创新是工程规避风险的必要条件

管理创新,首先是对“两江大桥”商业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投资-建设-移交”模式是招商交科院第一次涉足的商业模式,几十亿的钱砸进去了,能如愿地收回投资吗?风险之大叫人睡不着觉。因此,怎么样通过管理创新降低风险,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经过法律学习和多方咨询,思路逐渐开始清晰起来。办法是通过对工程项目业主与项目管理独立分开,将“两江大桥”投融资、财务核算与财务并表纳入招商交科院体系,将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等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方式交给专业团队,由此实现两江大桥项目充分享受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所得税率为15%)。

其次是创立“检企联手共建廉洁示范工程”。“投资-建设-移交”的模式是一个新事物,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3月将重庆“两江大桥”工程纳入挂牌督办的反腐预防示范项目,通过对重庆“两江大桥”工程试点,形成以工程资金监管、劳务分包、物资采购、工程废旧物资处理等职务犯罪多发环节为线,以业主方、参建方以及监理单位等各个参与方为面,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网络化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模式,创新了一套固定的、具操作性、常态化的“投资-建设-移交”的投融资模式项目监管体系。试点的结果是,“两江大桥”工程实现了“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双优目标。

第三个管理创新,是创新信息化管理。通过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定位、搅拌站数据适时传输、一体化办公、现场监控、无人机拍摄、隐患平台管理系统、人员定位以及互联网+等信息系统进行现场动态监控和实时管理,实现了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与“渝眼”监控,在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向大桥工地涌来时,做到了有备应对,使正在建设中的“两江大桥”工程安然无恙。工程建设中,创新地运用互联网+二维码技术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信息交流,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创造了重庆市桥梁在建工程中零重伤、零死亡的安全记录。

以上所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都是说的主要方面,细分下来的创新还有许许多多,如果全都说到,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创新效果的推广应用价值

自“两江大桥”工程2011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规章制度,通过创新管控办法,工程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带动了招商交科院所属的企业承担了相应的专业项目;采用分项目、分期回购的方案,提前收回了招标人的部分使用经费,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特别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出了一支能力强、敢吃苦、有经验、勇担当的高素质员工团队。

创新的价值在于推广和应用。“两江大桥”工程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目前正在被列为国家财政部第二批市政PPP示范项目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中推广应用,各方协调到位,工程进展顺利。另外,全通公司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经验先后还在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贵州毕节倒天河大桥、广东珠海横琴二桥、重庆丰都长江二桥等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预计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是相当不错的。并且还为今后继续探索PPP、TOT等国内外投融资模式上的完善和运行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水门长江大桥已于2014年3月30日竣工通车,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也于2015年4月28日按期建成通车,两座大桥均已正常运行2~3年以上,运营状态良好。重庆两江大桥项目分别获得了 “重庆市市政工程金杯奖”和“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荣誉称号。公司也获得了“重庆五一劳动奖状”。2014至2015年度,还荣获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单位”的崇高荣誉。

实践证明,任何大型工程的建设,无论采取何种运作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参与PPP项目,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避免盲目性,是我们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只要我们勇于实践,认真对待,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0151216曾家岩大桥公司管理团队.JPG

曾家岩大桥公司管理团队

(撰稿人:关书敏)


上一篇:科技人物 | 刘海京:雪域高原的热血男儿

下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精细化作精彩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