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巫云开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中心设计彰显特色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巫云开高速公路起于重庆巫溪县,经云阳县,止于开州区,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3-2035年)“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中第三十三联的一段。2025年7月1日,重庆“巫云开高速”全线正式向社会开放,渝东北由此再增加一条全长118.6公里的交通大动脉。全线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

中心承担设计的巫云开高速B标段的设计工作,主线全长33.772公里,设置桥梁10133.5m/27座,其中特大桥1951m/2座,隧道15217.35m/5座,其中特长隧道9295.85m/2座,桥隧比高达75.07%。B标段地形地质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路线穿越了巴东组地层、古滑坡、突泥突水、软岩变形、高瓦斯隧道等不良地质段落,勘察设计及施工难度都很大。因此,项目设计团队积极配合业主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积极倡导使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确保了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再次为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智慧,彰显以下技术特色。

◥ 运用智能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工程优秀奠定了基础

巫云开高速公路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不良地质分布广泛,路线布设受特大型构造物轴线及地质灾害处治方案限制,部分互通式立交布设难度很大。朝阳隧道(长5132米)和丁家隧道(长4209米),均属于特长隧道,也是全线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隧道须穿越岩溶、巴东组和煤系地层,埋深较大,存在高地应力。经过探测,隧道施工过程必然经历突泥、涌水、溶洞、岩爆、软岩变形等状况。

为此,从地形图测量开始,设计团队就采用先进的 GPSRtk和激光雷达扫描进行地形控制及导线测量,并形成数字化地形图进行计算机处理,外业中的测量数据全部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采集;路线设计中,利用DPX设计软件及1/2000矢量地形图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在模型上进行路线的平、纵、横设计和优化,提高了定线速度、精度,保证了线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路线、路基和桥梁等设计和计算均运用先进的专业软件。勘察方面:采用新一代EH4型StrataGem电磁系统进行物探,再将解译成果与地质调绘和钻孔相互验证。设计方面:主要是建立BIM模型,在模型中将隧道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等信息采用3D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另外,针对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状况编制了大量的预案,如泄水洞预案、穿越暗河预案、岩溶处治预案、涌水突泥处治预案、煤层及瓦斯处治预案、高压富水地段隧道结构设计预案、石膏地层抗膨胀预案、隧道岩爆处治预案、隧道大变形处治预案、反坡施工排水预案等,这些预案的实施应用了很多的创新技术。

◥ 绿色公路、品质工程、节能减排等理念贯穿勘察设计全过程

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根据本项目建设条件,充分分析本项目勘察设计特点、重点,结合本项目的定位及业主的要求,将绿色公路建设、品质工程、节能减排等理念贯穿于勘察设计阶段始终,目标是把本项目打造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耐久、服务智能、技术先进”的绿色公路典范、品质工程标杆。

在设计过程中,严守生态绿色选线要求,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减少耕地、林地占用,减少分割土地。在桥梁设计中,采用标准化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的使用,不仅极大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是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主要体现。重视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做到了避开洪水沟和泥石流沟。做到了石方废渣的充分利用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充分运用中心隧道科研成果开展隧道照明节能设计,取得了隧道照明高效节能的良好效果。

◥ 以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工后服务,实现了“设计、施工、管理、养护一体化”

项目在设计中开展了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通过设计回头看,做到设计指导施工及时到位,及时优化设计,设计施工配合良好。对桥梁、隧道等重要结构物在设计期间就同步考虑后期运营维护的需求,采用结构物倾斜状态监测系统(NB-IOT)、边坡表面裂缝监测系统(NB-IOT)、降雨量监测及系统、北斗卫星变形监测系统等,对滑坡、沉降、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边坡、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建筑进行远程自动化监测。

在建设期就同时考虑在隧道中设置智能传感器,建立BIM模型,在模型中将隧道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等信息采用3D形式形象的展现出来。特别在巴东组路基高边坡处治过程中引入“招商云眼”远程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管养一体化”,有效地预防了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并在工后服务中实现边坡智能监测一步到位。特别是在突泥、涌水和岩溶强发育地层的处治设计过程中,积极采用“射控相扫雷达”地质雷达三维探测方法,解构辨识和量化计算出其形态规模、空间分布等物理信息,以此为依据进行方案编制。

目前,巫云开高速已全线通车。为把巫云开高速公路创建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中心设计团队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即使是在抗击疫情的艰苦岁月,也长期驻守在工地第一线,为重庆的高速公路网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640

(撰稿人:关书敏、刘永志)


上一篇:巫山长江大桥加固维修怎样独步创新

下一篇:四新技术 | 交通+鸿蒙!基于鸿蒙OS的交通智联单元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