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大桥铺装怎样获得二次新生
时间:2024年10月09日
重庆嘉华大桥作为连接江北区与渝中区的重要过江通道,同时作为南北快速干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原主桥铺装采用浇注式+OGFC 排水路面,该铺装结构,当年在国内尚属首次。其他路面(隧道、引桥、路基段)上面层均采用 OGFC 排水路面,这种路面铺装结构,首次在城市主干道大规模使用。
经过通车至今17 年的运营,桥面铺装已完全失去排水功能,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局部破损、坑槽、裂缝,隧道仰拱处渗水,主桥混凝土铺装层、浇注式局部破坏等病害也逐渐呈现,桥面病害处治和二次铺装的任务亟待实施。
中心特种道面铺装研究院联合招商智翔承担嘉华大桥路面大修工程,具体技术方案是: 主线(嘉华主桥、引桥+嘉华隧道+主线路基段)路面采用 100px PAC-13 排水沥青混凝土替换原有 100px OGFC-13 沥青混凝土面层;匝道桥部分原采用双层 100px AC-16 改性沥青混凝土,现改为采用改性100px SMA-13 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00pxAC-16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替换原有路面结构,相对而言具有更优的承载、抗滑等综合能力。处治施工路段内的窨井沉降、隧道仰拱渗水、桥面铺装层损坏等病害,都取得了高于预期的效果。嘉华大桥路面大修铺装工程工期紧张,工序多,任务重,路面质量要求极高,交通组织难度很大。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放矢,分别处治
针对大桥主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及原桥面钢纤维混凝土调平层产生的局部损坏情况,就像做骨科手术一样,将两层损坏区域剔除干净,再恢复φ8@150 单层双向钢筋网,将新敷设钢筋网与周边完好部位的钢筋焊接牢固,清洁之后新补5cm厚速凝C50钢纤维混凝土+75px厚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恢复原有路侧排水盲沟及透水导管,最后桥面统一铺装 100pxPAC-13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
南北引桥及隧道原路面层 100px OGFC-13铣刨掉后,再处治下承层病害,恢复原有路侧排水盲沟及透水导管,然后撒布改性乳化沥青防水黏结层(每㎡用量不小于 0.3kg),再铺筑100px PAC-13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更好地提高了桥面铺装的性能。
主线路基段将125px沥青面层铣刨除去后,再处治下承层病害,并恢复原有路侧排水盲沟及透水导管,然后铺筑 25px 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再铺筑 100px PAC-13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
华村立交D匝道、黄沙溪立交E匝道首先铣刨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至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涂刷溶剂型防水黏结剂后,再铺筑 100px AC-16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100px SMA-13 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嘉华隧道仰拱渗水段,施工隧道上面层PAC-13高黏改性沥青混凝土前,将该段落内的沥青面层铣刨至仰拱混凝土层,左洞采用新开盲沟,铺设透水土工布及碎石,并在每条盲沟上加铺一道防水卷材;右洞采用清理既有碎石盲沟,重新铺设透水土工布及碎石,并在每条盲沟上加铺一道防水卷材,最后用AC-16恢复隧道沥青中下面层。
整个工程采用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包括高黏PAC-13碾压工艺、窨井处治新技术、排水系统更换新工艺、匝道上面层采用高黏 SMA-13 并增设抗滑薄层等,确保了工程的高技术含量。
精准控制关键工序
俗话说:宁做十件新衣,不改一件旧袍。
旧路面大修也是一样,费工费时,难题不少。嘉华大桥路面大修,第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必须首先解决旧路面的铣刨问题。旧路面铣刨必须做到“不留夹层,不破坏下承层”。每次铣刨一次达到规定深度,但又不能伤害到基层,有点类似于外科医生做手术,必须做到小心翼翼,干净利索。嘉华大桥桥面大修采用路幅全断面铣刨,不留纵向接缝,交通难度大,施工效率偏低,但极大的降低了安全风险。每次铣刨到规定深度,铣刨深度超过铣刨机的工作能力,则进行分层铣刨。分层铣刨每层设置台阶进行搭接,保证面层与基层的纵向接缝错开。铣刨工序的高质量完成,为全工程的顺利完成打下了牢固基础。在工程验收会上,评审专家认定嘉华大桥路面大修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观感效果良好,一致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重庆嘉华大桥路面大修工程在参建各方的通力协作,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质量评价为优,并且实现文明施工合格率100%的目标。
新生的桥面铺装
(撰稿人:关书敏、关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