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服务高山挡不住追求

雪域天路

时间:2015年05月19日

——记扎墨公路建设

中国有一条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与“最险”被称为真正的天路;这条路几十年间历经5次修建,却屡遭雪崩、泥石流这样的飞来横祸,因而马队当道汽车禁行,一直是它长期以来存在的样子。这条路从西藏波密扎木出发,试图延至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脱。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立项建设墨脱公路。墨脱公路位于西藏波密县和墨脱县两县境内,是指西藏波密县扎木镇至墨脱县县城公路新改建工程。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新建桥梁29座、涵洞227道。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路线全长117公里。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举行通车仪式,标志着墨脱县正式结束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墨脱人民也将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使墨脱县每年对外通车时间从3个月提高到10个月,行车时间从原来的2天缩减到4小时,解决了当地交通运输的极度困难,满足了墨脱人民世代对公路的期望,对建设和巩固边疆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在当地“神山”嘎隆拉雪山建设嘠隆拉隧道,全长3310m,纵坡4.1%,进口海拔3780m,最大埋深830m,设计为两车道三级公路。与原翻山路段相比,可缩短里程约24公里,且有效避免雪崩等公路灾害对交通的影响。然而,作为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雪山隧道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这类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环境保护要求的“五高”地区建设三千余米长的隧道,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招商交科院牵头承担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西藏扎墨公路修建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嘎隆拉隧道实际情况,依托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工程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治科学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四川武通路桥工程局进行深度合作,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蒋树屏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开展了“嘎隆寺、马尼翁活动大断裂带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工程对策研究”“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测技术与工程措施研究”、“高烈度地震区震害评估及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研究”等专题研究,其中嘎隆拉隧道地震模型试验、洞口围岩震动加速度与围岩温度及衬砌水压远程在线监测、隧道洞口气象站远程监测、嘎隆拉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地质预报等大量工作的开展,为隧道的顺利贯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圆满完成扎墨公路建设的科技支撑,项目组从2007年07月开始,前后近7年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确保了扎墨公路在建设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安全建成并投入使用。

嘠隆拉隧道出口洞门-1_副本.jpg


上一篇:科普微课堂 | 公路隧道工程品质与科技进步

中心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联系电话:023-62652961  传真:023-62653406